【探秘高山管理體系】締結心靈契約
薪酬績效必有規矩,獎罰上下行止有度。從這個角度看,高山企業是講規矩的,管理也是透明的,但正如淺海透明一望到底,深海澄澈卻難以視線通達一樣,這個能創造出連年高增長和新紀錄的企業,一定有著更多的“秘密”。而這,卻是光看營收報表、醉心研究制度所無法參透的。
高山為什么是高山?
為什么令行禁止三軍用命?
為什么把那么多的不可能化為可能?
高山的老總給出了一個詞——
心靈契約
員工眼中的心靈契約
不管是作為文字含義研究,還是作為管理奧義探尋,契約這個詞總是清晰的,但心靈卻又是蹤跡難尋的一個詞。
如果非要下一個定義,那可能要用到美國管理心理學家施恩(E. H. Schein)教授提出的名詞——“個人將有所奉獻與組織有所獲取之間,以及組織將針對個人期望收獲而有所提供的一種配合。”
顯然,心靈契約不是一種有形的契約,但它確又發揮著有形契約的作用,它難以用制度形成,卻也離不開制度;它依靠報酬建立,卻高薪不見得買到,它依靠透明溝通而生,但卻又動態變化不可捉摸。
一名高山員工這樣闡述他的心靈契約:我覺得企業的目標和我的目標是重合的,為了這個目標,我愿意全心付出,這算是心靈契約吧?
另一名員工則舉例說明:心靈契約可能就是責任心,平時路過車間看見一個螺絲掉地上了,以前可能就一腳踢開,現在我肯定是撿起來放好;
第三名員工則這樣描述:你說我為了跟著公司走,住到離家70公里的地方,周末奔波卻又不覺得辛苦,反而干勁十足,我這應該是心靈契約……
掌舵人眼中的心靈契約
對于心靈契約,高山篷房的經理們說,企業能清楚每個員工的發展期望,并盡量滿足,這是企業的“簽約”,而對每一位員工而言,他們也為企業的發展做出全力奉獻,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實現他們的愿望,這是員工的“簽約” 。
但這只是而不是充分條件。
在高山的兩名掌舵人眼中,契約被分為三個層次。
利益契約是基本的合作方式,因利用價值和存在價值而產生,以合同為依托,具備利益契約,公司可生;
感情契約通過一段的溝通、磨合、交往,勞資雙方有共同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締造情感契約,公司可大;
心靈契約是關系,說明企業已經非常成熟,所有人不再計較個人工作量的多少,在企業的發展上大家齊心合力,共同進退,企業發自內心給予員工幫助,收獲員工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,心靈契約自然而然建立了,擁有心靈契約,公司可強。
培育契約的高山土壤
如果說契約是果實,那么企業文化便是大樹。企業文化包括精神層的理念文化、制度層的制度文化和物質層的器物文化。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不能被員工所認同,也就不能稱之為企業文化。而高山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之初,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一層,準備和疏導工作所花的時間,甚至要以年為單位計算。
為了讓制度的推行得到認可,形成企業與員工的同頻,高山高層制定了詳盡的推進計劃,誰來定調、誰來說明、誰去疏導、誰去帶領并且怎么做到,都有辦法。尤其要提前為員工規劃出前景,不要遮遮掩掩,要把公司的結構是什么樣子,各崗位職責如何劃分,每位員工發揮怎樣的作用和職責的分配,都要透明、公開、公正。
員工只有知道如何跟著企業走,跟著企業走有什么好處,才會具備形成心靈契約的認知基礎。這一點,高山做到了。
接下來,就是完整的績效考評和薪酬體系,還有根據這個體系而生的獎懲和崗位調整。目標清晰,責任清楚,剩下的,就是企業實實在在的發展和認認真真的經營。
精神待遇與精神帶領
心靈契約的形成,與員工的參與管理密不可分。
美國通用電氣曾經為這樣一句話而撓頭:工人們每天來上班,卻把他們的大腦留在工廠門口。而杰克?韋爾奇的改革,則是要求經理們準許工人自己做決定,讓他們自己想方設法提高生產力,解決技術問題,不久之后人們驚奇地發現“當沒有管理人員對員工指手畫腳以后,他們反而愿意做更多的事。”
不需揚鞭自奮蹄,并不是老牛的倔強,而是優秀公司的必然,而這個必然,則來自于高山管理者給予員工的精神待遇——
不僅鼓勵員工的創造性和開拓精神,還要把公司的股權分給他們;不僅支付豐厚的薪酬,還有完善的福利待遇,比如生日蛋糕,要送到每個人的手上;不僅正常工作公司關心,家長里短也有公司照顧,有病有災有成長基金,突發事件高管現場處理,甚至總經理為了不讓一名員工受委屈,在面對糾紛的時候,與警方據理力爭,爭取到秉公處理;更有甚者,為了讓依靠撿廢品的鄉親不因為體弱爭不到高山的邊角料,高山的老總甚至讓貨車直接把東西卸在鄉親家的墻外……
員工的勝任感、成就感、責任感,甚至員工家屬的歸屬感,無一遺落,都被考慮和照顧。
“公司舍得給我們花錢,我們自然舍得為公司做事。”高山的心靈契約,已經在企業生根發芽,并且在不斷擴大。
惜才愛才以心留人
隨著高山企業的飛速發展與壯大,高山的用人條件越來越高,學歷、經驗、品格,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但是,“留人”并不含糊。
要想留住人,必先留住心。心又怎么留呢?事業、感情、環境都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待遇,是實惠,為了留住人,高山不惜拿出企業股權;為了留住人,高山的獎金從來不會拖延;為了留住人,高山的社保福利日趨完善。
用才當以利留住人才,愛才當以心留住人才。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,在高山高層寫就的一篇回顧文章里,所有那些曾經為公司做過貢獻卻因各種緣故離職的人,都被一一提及,并被由衷地感謝。他們來過,高山記得,那么仍在高山供職的人,顯然更加會記在心里,掛在心上,并且期待他們與公司共成長、共分享。
是什么,讓高山的調度電話變成24小時有人值守?
是什么,讓外建老師傅在連續加班數晝夜后仍然不下工地?
是什么,讓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中工人們仍然在工地唱起無所畏懼的歌?
是什么,讓一個個創紀錄不斷加在高山詞條的背后?
這一個個問號背后,是一顆顆火熱的靈魂和重諾守約的人心。
同聲和鳴,榮辱與共;不離不棄,堅守共進。
這,或許就是高山的心靈契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