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天斗雪,始成高山——冰雪篷房建設掠影 |
地點:黑龍江省 氣溫:-28℃
霜嚴衣帶斷,指直不得結。這樣的氣溫,讓哈爾濱當地媒體也驚呼為——哈市迎入冬以來低溫。
然而就在這樣滴水成冰的嚴寒中,高山篷房的施工團隊仍然戰天斗雪,奮斗在施工工地。
那20多雙冰睫毛
隆冬季節,到處白雪皚皚,江水早已冰封,朔風凜冽的江灘邊,高山篷房施工現場,熱火朝天 ,工人們你追我趕,擺得滿地的零件很快組裝成型,叉車、吊車等工作車都在仔細工作,稍不小心,就容易發生事故。因為工人們穿得多,棉大衣、棉帽子、毛面罩是“標配”,尤其是口鼻熱氣呼出后在睫毛上、眉毛上凝結成冰,讓所有人都成了“白眉大俠”。
憑著多年的經驗及對東北地區嚴冬的了解,大家工作嫻熟,合作的默契和熟練的操作,團隊作戰,并不需要多說話,只是一個手勢或動作便已足夠。
電錘不給力,看我高山錘 接近零下30℃的低溫,讓以往輕松簡單的施工動作,都變得異常困難。冰凍三尺,地面堅硬如磐石,平時釘鋼釬使用電錘一個人就可以操作,現在三個人摁住鋼釬,可能四五分鐘內也砸不進去半截兒。
怎么辦?一座篷房需要很多根鋼釬固定,而且操作空間非常有限,只好靠人力來征服,于是,甩開膀子,論大鐵錘,一聲聲“嗨”、“嗨”,就意味著一寸、半寸的深入,高山人,硬是用手中的鐵錘,將篷房牢牢固定在凍土上。有時鋼釬都砸彎了。
重重鐵錘,錚錚鐵骨,這種力量,就是高山精神,這就是高山人!
從黑夜到白天的輪回
冬日北方天短,為了如期交工,高山施工團隊的作息時間從黎明開始,早上天不亮就起床,到了工地,天才蒙蒙亮,晚上還要加班到深夜。
這個施工現場只有幾個樓盤在建,要想吃口有溫度的飯,也得走到一兩公里外才有小超市,午飯只能將就解決。然而就是這樣的條件,高山人仍然有著強大的戰斗力,每天早來準備施工,晚走整理物料,總是多付出辛勞!
即使施工難度比以往大了一倍,施工效率降低一大截,但憑著這一股韌勁,提前工期完成任務!
樂觀是怎么煉成的
“我要像夢一樣自由——像天空一樣堅強——”站在高梯上的操作手,猛然來了兩句“高山好聲音”,調門如何不論,嘶啞中帶有的豪邁卻震撼人心。這樣的聲音,經常在高山各個工地上飄揚。
專業且樂觀,敬業而豪邁,這樣的團隊,誰能難倒? 低溫按時交工底氣何在?
施工現場,甲方的張先生顯得很是從容,“高山篷房是第二次合作,不管是質量和速度,我們都非常滿意。”張先生說。
這一處的搭建工作,高山篷房的細致和專業,為自己贏得了完全的信任。“出發前就考慮到零件問題,我們在家多帶了,果然都派上了用場,也解決了燃眉之急,不需要再返工或停工,贏得了很多時間。”高山篷房施工負責人自信地說道。
通過嚴密的施工前準備,以及創新的施工工序和技巧,更重要的是有上百萬平方米雪地篷房的實際搭建經驗,讓高山篷房的高寒、雪地施工顯得系統而科學,雖然艱苦但有條不紊。
12月15日中午,施工現場已經平靜下來,高山篷房的工作已經完結。晶瑩剔透的一場雪,給山河蓋上一層松軟的羽絨被,整潔的篷房銀裝素裹分外妖嬈!
這里在這個冬天,將迎來世界各地游客,到哈爾濱來旅游觀光,冰城是這個美麗城市的名片,篷房將是這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|